Settings
资讯中心

国企改革五年间 静水流深千帆竞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5年综述

  • 发布时间:2020-09-15
  • 来源:国资委网站

       步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5年来,国资国企啃硬骨、涉险滩,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扬风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和伟大成就。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印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谋划、部署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重大举措层层落地,改革专项工程梯次推进,改革鲜活实践不断涌现。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制定新时代国企改革重大方针政策,以《指导意见》为支撑,形成了“1+N”政策体系,为国企改革提供根本遵循。各地各企业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改革政策落实落地。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国企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特别是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实质性加强,有关领导用三个“前所未有”高度概括了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5年来,国资国企从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切入,聚焦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扎实推动各领域改革;以改革示范工程为支撑,先后开展“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东北国有企业改革、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等一系列专项改革,充分发挥突破示范带动作用,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和伟大成就。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比如,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以国企功能分类为前提,是新时期国企改革的重要特点;比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认为,《指导意见》专门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解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的“一把金钥匙”。

       微观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加强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2018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进一步明确,“要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5年来,通过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和探索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与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经营业绩相挂钩、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体系,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

       对此,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旭光表示,国企改革就是三件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员工收入能高能低。“敢不敢做、想不想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5年来,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混改企业比例大幅提高,涌现出了山东万华、格力电器、神州高铁等一批将国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结合起来的混改典型,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国有资本功能有效放大。对此,万华董事长廖增太表示,“不是为了混改而混改,每一步都是基于企业发展创新需要。”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国资国企系统探索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比如,2018年8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启动了“双百行动”,入选的四百多家央企子企业和地方国企以此为契机,实现了单项试点到综合改革的历史性跨越,通过授权放权、强化激励、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目前,“双百企业”的改革经验已在逐步推广,“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正在稳步铺开,以点带面、积厚成势的良好改革态势已经形成。

       同时,国资国企立足基业长青,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行“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得益于此,在近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出了较好发展态势,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从2014年4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2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014年2.47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国有经济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6月份国企营收和利润总额年内首次实现增速“转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资监管体制和企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走向成熟定型

       国资国企系统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有关部门在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相关制度走向成熟定型。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也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始终保持国有企业基业长青的制度保证。5年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和大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并基本实现了党建进章程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企业各治理主体作用显著加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

       以国资委为依托的现行国资监管体制,在推动政企分开、权责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也成为过去5年国企改革一个关系全局的要点。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表示,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关键是要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为适应这一要求,各级国资委出台职能转变方案,大幅调整内设机构职能,突出管资本,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释放了企业活力,改革的乘数效应、放大效应开始显现。在全国范围内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有效发挥了平台作用,提高了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基本完成国资系统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工作逐步推进,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初步建立;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更好发挥国资委专业化监管优势;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初步建成;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出资人监督力度有效加强。

       上述工作的推进和相关制度文件的出台,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提供了依据和规则,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资国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新时期,国有企业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更重。郝鹏在《学习时报》刊发文章指出,国有企业要成为“政治上绝对可靠、思想上绝对忠诚、行动上绝对紧跟”,“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

       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指导意见》印发5年来,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先后有18组35家中央企业重组,中央企业由113户调整至97户,企业重组后协同效应不断增强,经营业绩稳步提升。通过专业化整合,组建了铁塔公司、中国航发、国源公司、国海公司、国家管网等企业,在节约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含)以内,并累计完成超过1900户“处僵治困”主体任务;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分别为1614万吨1.07亿吨,整合煤炭资源2亿吨,全面完成任务。稳妥推进降杠杆减负债,带息负债占比稳步下降。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截至目前,国资委监管的符合条件中央企业已全部完成划转工作,共划转国有资本1.1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公共财政比例已达到35%,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政策,上半年累计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超过1200亿元。带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企业累计投入和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06亿元,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定点帮扶248个贫困县,约占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2%,其中221个已实现脱贫。国有企业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各省市及地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协议超过2900项,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2万亿元。

       5年来,国有企业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对下一步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意义重大: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国企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增强国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坚持改革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四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强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五是坚持根植国情遵循规律,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国资国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总结5年来的改革经验,加快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成效,主动适应新发展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责任编辑:赵艺涵】